图书版权输出如何走进小语种国家 

来源: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/网    作者: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/网   发布日期: 2019-05-06 15:37
       塞尔维亚文、亚美尼亚文、阿拉伯文、泰米尔文、僧伽罗文、尼泊尔文……近年来,越来越多的版权图书尝试向小语种国家走出去,为其送去优质的中国文化体验,打通阻隔,跨越语言,实现了中外读者的“天涯若比邻”。

    书展是窗口

    交流跨出去实现第一步

    国内外的各类书展,为国内出版社对外交流搭建了很好的平台,让世界各地的阅读者发现中国多元的文化之美。

    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的国际业务一直以来在引进方面成绩显著,为响应走出去号召,该社国际出版项目部主任康沁芯的团队开始发力做输出。“3年前,最初也没有太多头绪,就是抱着广交朋友的心态去尝试,参加各类书展,积累资源。”康沁芯告诉《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》记者。抱着这一信念,湘少社国际部抓住每一次书展的交流机会,平均每次约见外方30家左右,成功建立了自己的宣介渠道。

    同样,将图书作为中外文化交流的桥梁或平台,也成为新蕾出版社的使命,其原创产品量很大,种类也非常多。“在书展上与外方见面,我们会了解对方的出版需求,然后根据不同需求和不同出版社的出版特色,推荐我们的相关产品。”新蕾出版社版权经理李琳表示,这种沟通的过程,相当于在进行国际市场的选题调研,借此思考如何将国际国内市场更好地结合,做出更有竞争力的原创产品。

    “跨出去,这是第一步,一旦建立起合作,后面就会越来越顺畅。”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国际部副主任邵磊说。据了解,外研社在许多国家建立起主题编辑部,负责与当地出版社合作的联系,借助编辑部的力量去推广图书,搭建国内出版社在国外的“桥头堡”。

    储备好内容

    做好“转化”是关键

    有了政策支持、渠道便利,图书实现走出去之前,还有一个重要环节是生产产品。湘少社非常重视产品的储备与生产工作,汤素兰图画书系列、插画师蔡皋的绘本系列、王子的冒险系列等,是湘少社积累的名家名作,此外,还有《中国民族节日风俗故事画库》、针对传统文化的绘本等。

    中国图书走出去,特别是走入小语种文化圈,做好“转化”工作是关键。据介绍,绝大多数出版社在图书走出去的推介过程中,会准备英文样稿,以便外方版权商阅读。选题方面,李琳介绍,图书所讲述的内容和传递出来的价值导向,一定是国际上公认且能够接受与理解的,这一点,编辑会严格把控。康沁芯认为,中华传统文化并不存在严格意义上的走出去的“难”与“易”,在小语种国家,中华传统文化极具特色,团队在输出这一类型图书时,会以国际化的视野有针对性地展开推荐。

    邵磊把小语种国家民众对于中华文化的准确理解,视为转化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件事,许多小语种图书的翻译工作都依托北京外国语大学的资源优势,请国外汉学家参与到文本的创作中来,或者以中外作者深度合作的方式进行,尽量消减文化折扣。外研社输出的《火焰与词语——吉狄马加诗集》,作者是一位彝族诗人,其作品中有许多含有民族特性的元素,像火把节、祭拜、图腾文化等,在翻译过程中,需要不断与作者、翻译者沟通,让另一种语言的呈现不失中国的、民族的味道,同时又能让讲小语种的读者轻松理解。

    借活动去宣传

    创造互通有无的机会

    为增强品牌影响力、稳固资源,新蕾出版社举办多项活动。李琳告诉记者,在2014年意大利博洛尼亚国际童书展上,沈石溪的动物绘本系列和小说系列吸引了读者关注,约旦出版社现场与新蕾出版社敲定版权协议,共6册动物小说和10册动物绘本成功实现了走出去。2018年的博洛尼亚国际童书展上,新蕾出版社邀请多位中国儿童文学作家和外国出版商,共同举办“国际大奖小说”15周年纪念暨著名作家王一梅作品版权推介会,王一梅代表作《木偶的森林》在活动现场签署了尼泊尔语版权输出协议。

    据康沁芯介绍,2018年8月,湘少社承办了亚洲儿童文学大会,邀请了来自亚洲多国的300多名作家、插画家、出版家、学者,在长沙举行多场有深度、有思想的主题论坛。近年来,湘少社一直在努力举办活动。2015年,湘少社承办新加坡的亚洲少儿读物节,请来10多位一线专家,举办10多场专业活动,促成了中新合作推出《狮心绘意》;2017年,“湖南文化走出去”活动来到丹麦和芬兰,与芬兰一家大型出版集团合作签约,丹麦之行更是将中国童话带入安徒生故里。2017年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上,40本输出到斯里兰卡的新书发布会举办;2017年9月在科伦坡国际书展上发布60本新书,被译成英语、僧伽罗语和泰米尔语3种语言出版;在2018年阿尔及尔国际书展上,湘少社的版权签约第一次把新书搬到非洲土地上。

    李琳说,国家战略层面的支持,给中文与小语种图书更多互通有无的机会,也将世界上讲不同语言的人们的距离拉近,实现中国与世界的民心相通。

    文化认知层面的求同存异、中国主题的国际化表达,以及有质量的交流互鉴,促进了中国图书的小语种海外传播的深层次和繁荣性。在当前国家重点国际出版工程的支持下,想要进一步加大小语种图书走出去的力度,在小语种翻译人才培养方面,除重视语言和文化学习,还要建立科学合理的机制,同时,走出去所关注的焦点,除转化传播出去的过程,更要注重小语种国家群体接纳的程度。

图书搜索

最新书评

更多